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葉拉太9日向記者介紹,其帶隊的一支科研調查隊,對青海玉樹勒巴溝口崖壁上的一處題記進行了首次較為完整的對勘和解讀,共發(fā)現八行古藏文題記。
圖為崖壁上的題記。葉拉太 供圖
日前,以葉拉太為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區(qū)藏文地方志資料搜集整理暨《多康藏族史》編纂”、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基金會重點項目“三江源區(qū)域歷史地理綜合考察與研究”科研調查隊,對青海玉樹勒巴溝的七個吐蕃時期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題記進行了詳實考察。
葉拉太介紹,上述科研調查隊重點對勒巴溝溝口《吐蕃贊普禮佛圖》右側崖壁上的題記進行了首次較為完整的對勘和解讀,“崖壁上共發(fā)現八行古藏文題記,且題記與溝內發(fā)現的石刻紀年一致,均屬吐蕃時期的圖像風格和題記書寫,推測其年代大致為8世紀至9世紀?!?/p>
圖為科研調查隊解讀崖壁上的題記。葉拉太 供圖
葉拉太介紹,經初步對勘,此題記是在馬年為吐蕃贊普赤德松贊及眾臣祈愿而刻,該贊普生卒年代為公元774年至815年,執(zhí)政年代從公元798年起。此處紀年與溝內約2公里處的右側摩崖鑿刻的大日如來、觀音菩薩、金剛手菩薩等造像座底下的鑿刻題記年代“于馬年刻制”一致,據相關吐蕃文獻記載,此馬年應為公元802年或公元814年。
“該題記對于吐蕃時期的古藏文書寫、佛教發(fā)展情況等均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葉拉太表示,該摩崖巖體風化較為嚴重,巖面多有裂隙,對題記解讀造成較大困難,上述題記的初步對勘與解讀,對于唐蕃古道在玉樹段的交通及文化交流,認識和了解吐蕃時期多康地區(qū)的政教發(fā)展情況有著重要的文獻補充價值。
“從題記的解讀可以看出,吐蕃時期青藏高原就與中原地區(qū)有著密切的交往與文化互動,這一互動奠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區(qū)域性歷史格局?!比~拉太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